• 你好,欢迎来到汉中文明网!
  • 投稿邮箱:tougao@wenminghanzhong.cn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>文明汉中>
文明汉中

幸福是奋斗出来的——记脱贫攻坚带头人王顺亮

来源:中共汉中市委文明办    时间:2018-12-25
图片1.jpg

“我的养鸡场已经从2007年的500只发展到现在的2600只,一只利润在20元左右,一年3批,一批收入一万,一年能收入四万多。每一批都是被县内的农家乐老板上门现金收购。” 王顺亮掰着指头兴奋的向我计算着他的收入。

王顺亮,刘家山村人,一名70后,十七八岁就开始在外务工,个子小又不会技术,在建筑工地做小工。也曾在高铁打隧道做喷浆工,繁重的体力劳动过早的落在他瘦小的肩膀上。他也想改变自己的命运,但生活时常不随人意,2003年他组建了自己的家庭,从勉县元墩镇来到温泉镇刘家山村落户,妻子曾丧夫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儿子。他接过家庭的重担,面临家庭繁重的开支,生活处处艰难。他决定带着妻子外出打工供孩子上学,十年如一日地在工地奔波,积攒了一些积蓄,2013年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都住进了楼房,他站在自家土坯房前,望着妻子和两个儿子,呆立许久后牙一咬做出了建房的决定,他开始东拼西借17万加上10万元积蓄开始了修楼房,他说:“当楼房修好的时候,他内心无比自豪,因为终于给了娘仨一个家”。

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,由于他组建的家庭特殊,两个孩子一天天长大,负担一天天加重。这些年长期从事繁重的工作,他对高负荷高强度的工作已经不再适应。失去工作后,一家四口顿时陷入了贫困,2017年初被识别为缺资金致贫的贫困户,他决心通过自主创业摆脱贫困,村支部积极与他联系,了解到他缺资金后,村上积极采取帮扶措施,协助他办理了5万元贴息贷款。拿到贷款后,他开始搭建鸡棚,购买了500只乌鸡苗,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。

图片2.jpg

王顺亮一个人既当饲养员又当技术员,但由于技术原因,第一批鸡苗的成活率只有60%,当时的鸡苗6元一只,他的损失惨重,信心深受打击,技术短缺让他犯起了难,村支书廖军耀得知情况后,鼓励他:“创业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,千万不要因一时的困难而打退堂鼓,缺技术好办,我找专家给你指导,等你自己掌握了真正技术自己就当专家。”虽然王顺亮不善言语,但学习起来总是很积极,他经常向镇农技站站长李强请教,经过多次询问交流,掌握的养殖技术越来越多,防疫针都能自己打。他还抽空在网上学习养殖技术,自己通过摸索也总结出来了很多诀窍,“10斤水,3两姜,1.6斤红糖熬成水,可以治鸡感冒,”显然他已经成为了一名养鸡行业的专家。

随着养鸡的不断成功,自己取得的收入加上妻子和大儿子在外务工收入,他家在2017年底就脱了贫,还清了所有的债务,实现了脱贫致富,他说:“真不容易啊!”是的,他的经历证明了他是一个不服输有理想的人。

他自己曾是贫困户,知道贫困户的日子有多难。2018年他的养殖规模扩大后,缺少人手,他陆续聘用了两名贫困户在养殖场帮忙,每天每人务工收入50元。 

现在,王顺亮又给自己的养鸡场添置了通风机,他怕1000只新进鸡苗房的鸡苗受高温影响有所损失,仔细检查完鸡苗,他转身来到成鸡散养场,他瘦小的身躯穿梭在鸡圈中,加水,添食,观察鸡的状态,细小的汗珠从他的额头冒了出来。 

我说他是脱贫致富的榜样,不忘初心。他说:“贫困并不光荣,我的创业扶持资金免息,我们全家医保减免,包括我二儿子的学费全免,都是政府承担,贫困是国家的负担,我们有双手就应该不等不靠,借助帮扶政策努力奋斗彻底走出贫困。”。

“幸福是奋斗出来的”这是王顺亮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是啊,有志者事竟成,走出贫困,不仅需要帮扶,也要有愚公移山的决心,更需要我们不等不靠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际行动。

(温泉镇刘家山村党支部 刘强)